高中作文
古人云:“君,舟也,民,也,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”太宗鉴而袭之,曰:“夫治国犹如树,本根不摇,则枝叶茂荣。君能清静,百姓何得不安乐乎?”,而后河清海晏,见“贞观之治”也。理存乎于中,至今则亦然。
04-06
今天考试的作文是这样一则材料:一位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,把鸡和猴子放在一个栅栏后,在栅栏外放一堆食物,猴子很快就绕过栅栏取得了食物,而鸡却一次次冲向栅栏,结果什么也得不到。要我们写“欲速则不达”。
04-06
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。法布尔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圆形的花盆边缘上,使其首尾相接,围成一个大圆圈。毛毛虫们便开始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转。即使在旁边放上它们最爱吃的松针,也没有毛毛虫理会
04-06
是一种偶然,也是一种奇迹,也是一种源于在原始森林最本能的求生欲望。人类像是被理所当然的诞生在仿佛已经为他儿存在的世界里。起初,他们是一个大的群落。他们共同生息,把生命牵系在一起。可不知何时,有一股黑散
04-06
黄昏,望着远处的烟囱上钻出的缕缕青烟,飘过天空,最后消失在远方。真不敢想象大诗人王维怎能写出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的诗句来。而我,却只能把自己的命运与它一同联系起来,甚至觉得这些烟比我更悠闲、幸福
04-06
曾经的我,没能珍惜所拥有的东西,任它们从眼前飘走。当时,是没有任何遗憾的。而今,哎,岁月不饶人。每当回忆往昔时,万分感慨,竟不住的怅然暗惊!所谓“直到曾经拥有的东西失去时,方才开始悔恨。直到曾经失去的
04-06
自然界里芸芸终众生,各有各的景致和风光,各有各的美丽与丑陋。他们常常是学生习作的对象和作家倾情的情人。加夫列拉?米斯特拉尔的《玫瑰树根》写的是细流与树根的对话及感悟。作者笔触所至,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
04-06
一提到少年作家,我们就会想到韩寒、郭敬明等一些“80后”人物。他们在中国文学市场的一枝独秀,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。就我看过的关于他们的文章来说,大多数评论者都是以评判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。
04-06
说起易中天来,他可真不容易,年近花甲,可称“夕阳无限好”,但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是“如日中天”。一辈子默默无闻,马上就要退休的他却创造了奇迹——突然间大红大紫起来,红得让人不敢相信。请看相关报道:他在北京
04-06
曾看过一篇文章,写的是两个乡下人一起外出打工,一个去北京,一个去上海,可是在候车厅等车的时候,又都改变了主意。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,外地人问路都要收费;北京人质朴,见吃不上饭的人,不仅给馒头,
04-06
荆轲又唱着他那经久不衰的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”的老调子,领着人家秦舞阳去屁颠屁颠地刺秦王了。然后在我们笔下,他又要悲壮地用他的鲜血染红夕阳,浸透历史。荆轲是古到掉渣的人了,我们到是很能发
04-06
一片宁静的湖泊本是一片死寂,是微风让它泛起丝丝涟漪,才给人以感动的妩媚;一棵苍老的松柏原是其貌不扬,是高山衬托出它的威风凛冽,才给人以不屈的节气。一个人平凡的人也许没有很深的资质,但只要“善借外物”,
04-06
自古以来“东施效颦”一语就意味着不加辨别地原样照搬,机械模仿。 这是一种被摒弃甚至是被嘲弄的做法。今天我们离开传统的思想轨道,站在全新的视角,重新审视“东施效颦”,就会发现这种做法并非一无是处,至少说明
04-06
某日,听电台广播说,北京的青年当中现在流行的一语:“找乐去哟!”一帮年纪轻轻的哥们无事喊上一句“找乐去”,便在雪后的大街上寻了一处,用脚把雪踏得结实、滑溜,然后站在一边,向骑车路过的人直笑,笑得让有些
04-06